11月20日下午,由公司施工的虎門二橋中引橋0號墩至1號墩節段箱梁安裝到位,至此,粵港澳大灣區又一重要過江通道虎門二橋全橋合龍,為2019年5月前實現建成通車提供了堅實保障。
珠三角是我國人口聚集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區域之一,也是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作為珠三角地區目前連通廣州南沙和東莞虎門的珠江兩岸重要過江通道,雙向六車道的虎門大橋日通行量已高達12萬輛次,遠超設計之初8萬輛次/天的通行量,大橋交通負荷較大,交通擁堵成為常態。為解決此種狀況,亟需增加跨珠江口通道,以緩解過江交通緊張,滿足群眾的出行需求。而虎門二橋的首個任務,便是疏導虎門大橋的交通擁堵情況。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新的重要過江通道,以及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中連接廣州和東莞的重要東西向通道,虎門二橋建設意義重大,通車后,將極大地分擔虎門大橋的通行壓力,對完善珠三角公路網布局,促進珠三角經濟一體化、同城化協調發展,推動廣東南沙自貿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虎門二橋設計全長12.891公里,雙向八車道,含大沙水道橋、坭洲水道橋兩座超千米跨江懸索橋,建成后將是世界上跨徑最長的鋼箱梁懸索橋。公司承建虎門二橋S3標,主要施工內容包括大沙水道橋東塔、東錨、全線3533榀節段箱梁預制拼裝、中引橋、海鷗島互通橋及附屬工程等。
虎門二橋箱梁預制安裝具有箱梁總量大、結構復雜、安裝位置多等特點,如果采用傳統的移動模架現澆工藝進行節段箱梁施工,不僅會對珠江航道現有交通造成極大影響,同時施工點多面廣的特點也使混凝土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經過多方對比,項目部采用“短線匹配法”工藝實現全橋節段箱梁的裝配化預制拼裝施工。
“短線匹配法”裝配化施工,是指將整孔節段箱梁設計成若干個標準節段,在預制工廠的預制臺座上,利用循環施工的模板系統逐榀匹配、流水預制,再利用船舶或車輛等運輸工具將節段箱梁運至安裝橋位,由架橋機、橋面吊機進行箱梁拼裝,并通過預應力將節段箱梁現場連接成橋的先進技術。
2004年,中交二航局在國內首次將此項技術大規模引入蘇通大橋建設中,取得了非常顯著的經濟及社會效益。此后,中交二航局以在蘇通大橋的實踐為基礎,系統總結施工經驗,進而將成果在廈門集美大橋、上海長江大橋、江蘇崇啟大橋、福建廈漳大橋、馬來西亞檳城二橋、港珠澳大橋、文萊PMB大橋、溫州北口大橋、虎門二橋以及深中通道等大型橋梁推廣運用,拉動了我國建筑業“裝配式”發展。
“短線匹配法”裝配化施工在虎門二橋的運用,顯著提高了工程質量、加快了現場施工進度、最大限度減少了施工過程對既有環境及交通的干擾。項目部采用該方法完成3533榀單箱雙室寬幅節段梁的的預制,利用五臺大型架橋機同時進行交叉施工作業,形成了標準化、規范化的節段箱梁預制安裝流水線作業,以良好的安裝進度及質量控制得到了各方一致好評。
除成功運用“短線匹配法”裝配化施工外,公司建橋團隊積極創新工藝、創造施工亮點,在廣東省錨碇錨固系統中首次大規模采用成品索、節段梁環氧體外索應用;在東錨碇施工中刷新此前的國內單次砼澆筑方量記錄;在海鷗互通主線橋中完成國內首次1300噸架橋機縱移過現澆梁等,既體現了中交二航局先進的建橋技術水平,同時也為推動建橋行業技術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葉常清 張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