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東錨碇地連墻工程于12月12日凌晨2:00全部完成,標志著超級工程深中通道項目取得又一重大節點勝利,為下一步基坑開挖打下堅實基礎。
深中通道項目地處珠江三角洲核心區域,是集“隧、島、橋、水下互通”四位一體的世界級跨海通道集群工程一。其中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為主橋2826米的三跨全漂浮體系懸索橋,是世界最大跨徑海中鋼箱梁懸索橋。東錨碇混凝土設計總量約37萬立方米,基礎采用2×65米直徑的“8”字形地下連續墻基礎,為世界最大海中錨碇。其中錨碇地連墻澆筑混凝土總量3萬余立方米,最后嵌入中風化花崗巖4米,終孔最大深度達66.5米。
該錨碇地連墻基礎平面尺寸長107.1米,寬65米,壁厚1.5米,由兩個外徑65米的非完整圓和一道隔墻組成。錨碇基礎采用水中大型地連墻基礎,在國內尚屬首次,無相關工程案例及施工經驗可循,建造難度極大。錨碇的主要功能是承受大橋主纜的拉力。作為大橋的重要受力結構之一,東錨碇將和西錨碇共同拉住伶仃洋大橋主橋接近20萬噸的重量,相當于可承受13萬多輛普通小轎車同時通過大橋的重量。
其中,錨碇地連墻是錨碇開挖的支護結構。地連墻基礎施工的前置條件是在深水厚淤泥條件下形成可供錨碇施工的圍堰基礎。項目成立技術攻關團隊和質量QC小組,深入開展技術攻關和科技創新,對東錨碇筑島圍堰方案進行設計優化。通過反復論證,歷經半年時間,項目團隊提出采用筑島加地連墻集成創新技術,成功破解東錨碇Y型槽段拐點處銑槽安全難題、回填砂處理技術難關、淤泥層與地連墻結合處成槽精度和質量技術難關、大型鋼筋籠吊裝技術難關等。
該地連墻成槽采用的關鍵設備是3臺BC40/MC96型液壓銑槽機以及3臺旋挖鉆機。液壓銑槽機由2個起始點同步施工,將“8”字型地連墻槽段分為上下游兩個部分。其中,BC40/MC96型液壓銑槽機是目前地連墻施工領域最尖端施工設備。6臺設備將原本10天1幅的地連墻施工速度提升至4到5天1幅,確保了施工進度和質量。
據悉,深中通道項目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通車后對加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聯動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張政 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