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交二航局的財務輪崗見習生,按照公司安排,2019年我在馬來西亞柔佛州蒲萊河大橋項目綜合、商務等部門輪崗一年。起初并不理解為何要我去見習而不是直接留在武漢工作,在項目半年多時間里,我漸漸明白這種安排的初衷。
我從見到水上棧橋激動不已,到現在懂得水上建橋的粗略步驟,從開始對各部門業務一無所知到現在會做各業務口的工作,半年多時間里,我收獲的不僅是業務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施工一線感受到了建設者們的精神。
給我觸動最深的是工長楊超林。炎炎烈日下,常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年過半百,仍然保持著奮斗激情。資源組織調配,設備吊裝操作與維修,他幾乎樣樣精通,各種疑難雜癥在他手上都迎刃而解,他被稱為“工地萬能手”。楊超林還曾投身到汶川抗震救災一線參與救援工作。
在這里,像楊超林這樣敬業奉獻的人還有很多。這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個見習生,我還要向優秀前輩們學習,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于是,在輪崗期間,每個階段的個人進展我都詳細記錄了下來。回頭翻看這些記錄文字,就像一步一步腳印,又像跳躍的音符,鐫刻著我在柔佛州蒲萊河大橋項目的蛻變。
工作之余,我徒步10公里征服了蒲萊山,受邀參加馬來當地人婚禮,去亞歐大陸最南端看風景,感受馬來文化,不僅增長了見識,更開闊了眼界。半年多學習和生活,讓我對未來更好地做好財會工作充滿信心。
當我想對媽媽說,我再也不是那個不成熟不懂事的小女孩了的時候,我的故鄉卻傳來令人悲傷的消息。
大年三十,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鋪天蓋地從國內傳來。我才切實意識到,我的家鄉湖北,生病了。那一刻,在新年里的我已無心過年,開始深深牽掛著大洋彼岸的故國,牽掛著養育我的故鄉,牽掛著那些除夕夜里還抗爭在防疫一線的逆行者們。
晚上我和媽媽視頻,在這個本該喜慶的日子里,卻少了歡聲笑語,多了些沉默。“媽媽,你們如果有事出去一定要戴好口罩啊。”這股勁讓我想起那些年媽媽嘮叨著讓我穿秋褲的時刻。媽媽說:“你要好好待在那里,不要出去,戴好口罩,我們一切都好,放心,你要照顧好自己。”聽著媽媽的話,我無語凝噎。
武漢,是我讀了四年大學的城市。我愛武漢的一切,三月的漫天櫻花,司門口的長江大橋,知音號駛過灑滿夕陽的江面,東湖綠道悠悠漫步的人,解放公園浪漫的殘雪,母校小南湖的粼粼波光,比早餐店更早營業的路邊熱干面……
一座千萬人口的城池被關上城門,仿佛只會發生在超級大片和小說里,現實卻實實在在地發生了。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是未曾有過的挑戰,是武漢人共克時艱的決心。我雖人在海外,心卻始終牽掛著故鄉。當我看到總理受習主席所托親赴武漢,連喊三聲“武漢加油”,看到各省市醫護人員受命馳援武漢,看到很多普通人盡自己的力量支援著武漢,我記不得又掉下多少眼淚。
1998年迎戰特大洪水,2003年抗擊“非典”,武漢是一座勇于面對困難不怕艱險挑戰的城市。面對肺炎疫情,武漢這座城,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我們的企業也積極響應,參與支援建設,捐贈醫療物資等。我們項目部也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保障員工生命安全,并組織大家募捐。
馬來西亞,和武漢之間,直線距離3000多公里。然而在我心里,它們就像在咫尺之間,因為對祖國、對家鄉的愛,拉近了我們心與心的距離。讓我們緊緊團結在一起,戰勝病毒,迎來春暖花開。(謝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