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27日,文麻高速項目三標大法郎隧道進口左洞掘進772米,右洞掘進735米,出口端左洞掘進1213米,右洞掘進1140米,累計開挖完成3860米。
文麻高速公路項目控制性工程大法郎隧道,隧道圍巖以V級圍巖為主,不良地質占比高。“滑坡體”“軟弱圍巖”“不良地質”成為這座隧道的代名詞。
時光撥回到2018年4月。大法郎隧道進口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然而隧道進口處的古滑坡體和軟弱圍巖大變形的地質條件成為項目團隊的兩大“攔路虎”。“剛進場時我們士氣很高,因為缺少相關施工經驗,嘗試多種方案,進度效果均不盡人意,現場已有員工打了退堂鼓!”項目負責人沈學軍說。
“在大法郎隧道前期施工中,至少有半年時間都在探索和嘗試新的施工工法。日進尺幾十厘米,有時根本沒有進尺。”項目技術負責人林玉剛說。
為解決大法郎隧道施工難題,項目實施“下沉式管理”模式,即項目總工當工程部長用,工程部長當技術員用……一級一級轉變,項目總工親自編寫施工方案,工程部長下現場指導施工工藝、工法,切實提高了大法郎隧道施工效率。
項目部成立技術攻堅工作小組,項目經理和小組成員在現場辦公,項目總工帶領技術員蹲點現場,項目分管副經理、技術員帶頭吃住現場,劃分24小時施工現場責任區和責任時間段,確保大法郎隧道施工過程中做到事事有人盯,人人有責擔。
沒有經驗,就引入外部智慧力量。項目部邀請了多名隧道施工專家針對大法郎隧道施工特點,進一步優化施工方案。二航局技術中心針對大法郎隧道施工難點,特派遣技術專家入駐文麻高速項目。聯合外部專家,項目部成立了大法郎隧道施工重難點技術攻關小組,并施行“新四個一”工作制度(一天一碰頭,三天一例會,一周一談心,一月一總結),日夜為施工生產服務。通過不斷嘗試,探索出適合于軟巖隧道的新工法——“三臺階臨時仰工法”,成功克服軟弱圍巖大變形的不良地質條件,保證了大法郎隧道的施工進度。
在兩年施工過程中,技術團隊熟悉并掌握了隧道施工工法優化數值模擬分析、三臺階臨時仰拱法、隧道圍巖變形實時監測、隧道圍巖注漿自動記錄儀應用、隧道綜合超前地質預報等工藝工法,為大法郎隧道施工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并充分運用隧道施工管理五大系統、聲光識別系統等信息化手段,有效提高了管控水平。
“雖然加大了投入力度,增加了相關費用,但保證了施工安全質量和工期,我覺得這樣很值。”沈學軍說。從之前的每日開挖進尺幾十厘米,到現在的2米,這是突破性的進展。
“關于文麻TJ-3標隧道工程施工管控交流會獎勵的通知、隧道工程觀摩會獎勵的通知……”隨著隧道施工快步前進,業主單位對文麻三標隧道施工的一系列獎勵接踵而至。在2019年施工建設中,三標項目獲得了公司年度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和項目全線第三、第四季度綜合考核第一名的榮譽。
文麻高速三標2020年要完成7.27億產值任務。疫情耽誤了三個月,意味著在余下9個月平均每月要完成8000多萬產值。
“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這是文山西疇精神的文化內核。今天,西疇精神在文麻高速項目建設中再一次得到升華。“任務已定,即便壓力再大,我們也要不等不靠,不折不扣完成工程建設使命。”沈學軍說。(王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