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員明天把阿蚌山2號隧道駐地的線放出來,抓緊,馬上建駐地,沒有測量放線現場就會停擺……”在7月末的生產例會上,天麻高速公路項目TJ-1標負責人劉國慶說。
天麻高速公路項目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境內,全長約52.6公里,其中公司承建TJ-1標,全長13.6公里。
從2021年10月進場籌備,項目測量工作就擺在重要日程。開工在即,控制網復測及加密、紅線放樣、原地貌復核、征地拆遷土地量測等工作鋪面而來。而天麻高速項目就有著一群年輕的測量“先鋒官”,他們勇當“開路先鋒”,開辟一場披荊斬棘的新征程。
“一天沒有幾個時間衣服干過。”測量隊員肖耀男回憶起籌備期的那段日子。天麻高速所處位置海拔低,地形起伏極大,河谷深切,高山陡峻,山路崎嶇,常年超過7個月處于高溫高濕環境。
肖耀男他們所在的天保鎮,早已進入“燒烤”模式,深山密林,高山峽谷,原始自然環境就是測量人的噩夢,再加上熱帶雨林氣候,又給他們帶來巨大“烤”驗。
由于前期測量人員不足,為不耽誤工期,在天保鎮的高山上,時刻都會看到一群小伙兒穿梭在片片荊棘中。有時一走就是四五個來回,硬生生在這深山密林中開辟出一條測量之路。“一天下來,不知道衣服濕多少次,但我們知道,如果不再快點,項目后續工作就無法展開。”測量隊長李豪說。
“往左,往左……往右10公分,好,就這位置……”毒辣的太陽下,兩名測量隊員正架著儀器,對一個點反復核對。“測量追求的是高度、角度、距離、坐標等系列數據,有時幾毫米誤差都可能導致不可估量的后果。”李豪說。由于山高樹密,大伙有時忙活半小時甚至一小時,只為得到一個準確數據。在一條線上輾轉四五次、多次對一個點位復核,可以說是家常便飯。
在天氣過熱的情況下,太陽光照太強,溫度過高,導致光源產生折射,會影響測量儀器數據讀取。為得到更準確的數據,測量隊員有時為了等天氣轉涼或轉陰,在密林中一等就是幾個小時。
在籌備期內,測量隊員用腳“丈量”了項目全線。單一次水準控制網復核,測量隊僅有三人的情況下,只花費5天時間,累計測量高差3000余米,累計測量段長50余公里,誤差控制在2公分內。他們用精準的數據,圓滿完成項目前期水準網復核及加密。
高山、峽谷、密林、河流、地無三尺平,是天麻高速項目的現狀;高溫、高濕、蛇蟲鼠蟻極,是項目環境的真實寫照。大伙渴了就飲山泉水,餓了就拿出干糧啃幾口。
“我會水,我過去就行,這樣能節約時間。”在項目達比河大橋紅線放樣時,因一個測量點位在河流對岸,如果開車繞過去,將會花上一個多小時。這時一個測量隊小伙兒挺身而出,脫去鞋子,卷起褲腿,一手托舉起測量儀,朝著湍急的河流游了過去。
“上!”“怕啥!”“不累!”……這些幾乎成為測量員之間每天常說的詞匯。上高山、下河流、穿荊棘、爬懸崖……幾乎成為他們必做的事。
“哎喲!”在一次紅線測量中,一聲尖叫聲打破寧靜,把周圍隊員嚇了一跳。肖耀男快步循聲跑去查看,原來是測量隊員蔣仲臻正拉著繩子下陡坎時,腳底一滑,摔了下去。幾名隊員見狀,紛紛跑去將其扶起來,在一陣觀察和詢問后,發現幸好只是崴了腳。他拒絕了同事把他送回項目部的請求,稍作休息后堅持完成本次測量任務。他說:測量需要團隊配合,不能因為我而終止本次任務,時間是最寶貴的。
經過長達8個多月籌備,2022年7月,前期測量告一段落。在這些“先鋒官”的努力下,項目主體工程施工擁有了測量數據支撐。目前,項目便道施工、場站和駐地建設穩步推進,主體工程施工預計今年9月開始。
“測量是工程的‘眼睛’,我們將持續保持斗志,用精準測量為天麻高速護航。”李豪說。
隨著項目推進,這條西南邊疆大通道將迎來大干快上熱潮。天麻高速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國家和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高天??诎逗椭性酵ǖ劳ㄐ心芰?,為云南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王靚)